「即使社會上的恐同氣氛正在蔓延,也能不為時代所動,接受自己的女同志身分,並且得以成為一個女同志。」——BL進化論·溝口彰子
對於性少數而言,知道自己的不同,不必被壓抑,知道自己是跟他人一般,正正當當的活著,往往是難以實現的事情,批評或者歧視會從各種角度無孔不入,像是交友,無法問,無法開口,你跟我是同一類人嗎?
作者引言道盡性少數的艱難,如何不被這廣大的社會及排山倒海的惡意擊倒,BL是作者防禦世界的方式,甚至到了近年,BL在日本起了教育意義,幫助日本克服了一部分同性戀恐懼、異性戀規範。
「本書將這種變化,當成BL這個『女性閱讀的男性間故事』之『進化』。而這種『進化』甚至領先於現實社會之前,提供了實現多元性別與性別平權的線索。」——BL進化論
談到台灣,性別平等的起源點大約是什麼?
兩個重要事件是,彭婉如命案及葉永誌事件。
彭婉如一生致力於性別平等,是台灣早期女權運動推手,1996年遇害,在11月30日那個夜晚,她身中35刀,右眼被刨去。她的生命,照亮了夜歸婦女的路,而到那時候才終於通過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。
葉永誌——玫瑰少年,因性別特質而遭同學欺負,因被強行脫褲使他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,報案當日他依慣上課時間提早去上廁所,下課時被發現倒在血泊當中。
性平教育在教什麼?
在性行為上,教導正確的性知識,如何使用保險套,教導身體自主權,也就是好好地如何「保護自己」,人是人類生出來的,既不是垃圾堆裡撿回來,也不是石頭蹦出來的,月經更不是藍色的。
LGBT是四個英文字字首的,L是Lesbian,女同性戀者;G是Gay,男同性戀者;B是Bisexual,雙性戀者;而T是Transgender,跨性別者,而這只是粗淺的分類,人有很多種,而為什麼生為不同種類的人就是錯誤的呢?
「剛剛在飯桌上,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:『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,就是沒有性教育。』媽媽詫異地看著她,回答:『什麼性教育?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。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?』思琪一時間明白了,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,他們曠課了,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。——節自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》
記得林奕含嗎?記得藏在網路裡面,那些說她是殘次品的男人們嗎?
記得韓國電影『熔爐』嗎?台灣也有熔爐,在台南,在南投,在花蓮,都有不見天日的孩子。
性平教育,教得從來就不是只有性別。
而在比台灣性別意識上更固著的日本,BL打開一條生路,之後會在BL的歷史流變提到BL在某方面也強化對同志的歧視,但同時也鬆動對同志的歧視。
「孩子們,你們要勇敢,天地創造你們這樣的一個人,一定有一道曙光,讓你們去爭取人權,要做自己不要怕。孩子們你們不要哭,哭會顯得我們懦弱,我們沒有錯,我們要向著陽光去爭取我們的權利。」——葉永誌之母.陳君汝